西蘭花生長前期主要病蟲防控措施
當前我市西蘭花將陸續移栽并進入大田前期生長的關鍵時期,由于受土壤連作障礙、栽培技術以及氣候因子等多方面的影響,以西蘭花根腫病、根結線蟲病及夜蛾類等為主的病蟲害將會在種植區發生并流行,因此我們要根據往年田間病蟲發生實際情況,結合自家區域病蟲發生特點,做到對癥下藥,合理安全用藥。下面將西蘭花生長前期主要病蟲防控措施簡單介紹如下,供各種植戶參考。
1、西蘭花主要病害
西蘭花根腫病:該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蕓薹屬根腫菌侵染所致,病菌從植株的根毛侵入寄主細胞,經根部皮層進入形成層,刺激寄主薄壁細胞分裂、膨大,導致根系形成腫瘤,最后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大量休眠孢子囊,并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,且抗逆力很強可保持侵染力達10年以上,其萌發和侵染最適土溫為18-25℃,最適土壤含水量為70%,最適土壤pH值為5.4-6.5。田間近距離傳播主要是借助雨水、澆灌水、線蟲、昆蟲、農具的人畜等,通常連作地、地勢低洼、土壤偏酸、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等發病嚴重。田間癥狀表現為植株地上部分生長緩慢、僵縮矮小、葉片無嫩綠光澤,基部葉片逐漸變黃萎蔫,在晴天中午病癥明顯,起初夜間可恢復,持續一段時間后則整株萎蔫死亡。另外由于病部容易被土壤中的各種細菌侵染,造成組織腐爛,發出惡臭,甚至大片死亡。建議生產上一般在未發病或發病初期,用氟啶胺(農割)灌根,每隔7-10天1次,連續防治2-3次,期間可結合施肥一起進行(可加營養液效果更好,如麗維沃生、農地富等)。采收前10~15天停止使用農藥。
西蘭花根腐病:該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鐮孢霉屬鐮刀菌侵染所致,屬低溫高濕病害,以菌絲體、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,腐生能力強,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。病菌從根部傷口或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根內,破壞輸導組織,進而影響水分、礦物質、養分的輸送,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,初在主根和莖基部產生褐斑,后逐漸擴大凹陷,嚴重時主根變褐腐爛,導致地上部逐漸枯萎死亡,且病株很容易被拔出。在低溫高濕時病部產生分生孢子,借助雨水、灌溉水、病根與健根之間的相互接觸等傳播蔓延,進行再侵染。一般連作地、低洼地、黏土地或下水頭、定植過密、施肥不當等均有利于病菌的擴展與蔓延。生產上可采取:一是播種前種子消毒,一般用55~60℃溫水浸種15分鐘;二是定植后發病初期可用異菌脲(撲海因)或代森錳鋅(護莊)或嘧菌酯(阿米西達)等灌根,其它同上。
西蘭花根結線蟲病:該病由植物寄生線蟲根結線蟲屬侵染引起的病害,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,發病初期在病根上產生淺黃色至黃褐色、大小形狀不一的瘤狀根結即蟲癭,解剖鏡檢蟲癭,可見有細長蠕蟲狀雄蟲和白色細小梨形雌成蟲。根結線蟲常以卵囊、卵或2齡幼蟲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一般可存活1-3年,喜溫暖、干燥的環境,主要隨農事操作、流水及自身運動等方式擴散傳播,造成病害的擴展與蔓延。地上部植株輕者表現不明顯,重者生長緩慢,發黃矮小、結球少而小,甚至不結球,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現萎蔫枯死,易從地下拔出。一般土壤疏松、鹽分低、通氣性好、連作的田塊發生重,而過濕的土壤則不利于它的活動。生產上可采取:一是定植時可用阿維菌素(利根砂-顆粒劑)等,將藥劑與細土混合,均勻撒施土表,再翻至15-20厘米土壤中,然后將藥劑和土壤充分混合、耙平即可定植;二是在發病初期可選用阿維菌素(野精靈)或寡糖·噻唑膦(利根砂)澆灌。
2、西蘭花主要害蟲
對于甜菜夜蛾、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,可選用溴蟲氟苯雙酰胺(格力高/愛利可多)、乙基多殺菌素(愛多樂)或虱螨脲(銳立寶/美除)等進行防治;對于潛葉蠅,可選用滅蠅胺(潛克)進行防治;對于跳甲等地下害蟲,在播種后可選用順式氯氰菊酯(農佳泰)噴灑地表;對于蚜蟲、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,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(穎維保)、三氟苯嘧啶(佰靚瓏)或吡蚜酮(頂峰)等噴霧防治。
(臺州市農科院 王會福供稿)
本文屬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文中所涉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。